第570章 ,电动车产业与国际惯例(1/3)
大同历三十二年(1654年)6月12日。
京城南郊,声韵商社新建的电车生产车间内。
商社第一条电动车生产线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调试。超过百名工匠在徐绍的指挥下,如同精密的齿轮般协同运作,反复调整着传送带的速度、工位的布局以及各个组装环节的衔接,力求使整个生产流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高效。
自月前在北归的火车上与父亲徐晨一番深谈后,徐绍更加坚定了不走传统仕途,而是要在实业领域开创天地的决心,他立志要将声韵商社做大做强,再创辉煌,成为产业界的一个标杆。
继留声机大获成功之后,他将目光投向市场前景更广阔的电动车。
在普通民众眼中,能驾驭“雷霆之力”自行奔驰的电动车,几近仙家法宝,于是在民间被冠以“轩辕车”、“风火轮”等种种玄奇名号,总之怎么夸张怎么来。
京城寥寥几辆电车在街道上行驶,都能吸引大批的目光,驾驶电动车的人,就好像神话当中的仙人一般,整个人的画风都和其他人不同。
然而,对于徐绍这位墨子学院电力学专业的高材生而言,剥开神秘的外衣,电动车的技术核心并不比一台蒸汽机车更复杂。
车架、轮胎、电机、电流调节器以及关键的铅酸蓄电池——其中真正称得上有技术门槛的,无非是电机效率和电池容量,而这些难题在墨子学院的前期研究中已有了相当的积累。当前的电动车产业,正处于“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窗口期。
但让徐绍倍感“窝火”的是,当他雄心勃勃地向父亲提出购买电动车专利,生产电动车的想法时。
父亲非但没有给予“内部价”支持,反而公事公办地开出了条件:一次性支付二十万元的专利授权费,并且未来电动车销售利润的百分之五,需作为持续专利费上缴。
“爹!您这简直是坑儿子!”徐绍当时几乎跳起来道:“全套技术几十项专利,卖20万元也就算了,孩儿也知道知识是无价的,电动车值这个价。
但已经付了专利费,还要抽走百分之五的利润?这算什么道理,一件货物收两次费用,您这可是奸商行为,是不合理的竞争。”
徐晨却稳坐钓鱼台道:“小子,这已经是亲情价了!本来这块市场是父亲全占的,现在让出一块给你收点专利费,怎么了,按照国际惯例,涉及核心技术与外观设计打包授权的,收取三到五成利润都属常态。
看在你是我儿子,又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份上,只收你百分之五。”
想了想徐晨抽出几张图纸道:“喏,再附赠你三款独家车型外观专利。”
这三款车型其实就是电三轮,甲壳虫和后世的剁椒鱼头三种车型。
徐绍接过那三张线条流畅、造型别致的设计图,眼睛一亮,但嘴上仍不服软:“什么国际惯例,听都没听过!
把三四成利润白白送人,谁肯当这冤大头?您就是为了压榨我,才编出这等谎话!”
徐晨听到这天真的话,内心一阵发笑,终究是年轻,见识短了,你肯定不会知道后世有一群人,搞技术研发不懂,搞价格战倒是一流。
打价格战打的,一个行业九成的利润都白白便宜外人,打的自己人利润薄的跟纸一样。
弄的没钱研发技术也就算了。工匠的工钱发不出来,上下游产业链的原料商,连货款都接不到,把一个好好的产业弄得一地鸡毛。
三五成的利润算什么?更高的也敢出,大不了加班不给加班费,再开一点自己商社的票,再压个几年货款,这利润不就出来了,苦一苦牛马,骂名他来担。
尽管满腹牢骚,也不知道自己父亲所说的国际惯例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但他知道自己父亲有一句话没说错,现阶段生产电动车的利润最高,父亲一辆电动车卖1200元,按照他估算,其中一半都是利润。他这还真有点虎口夺食的意思
神峰小说提供了小兵王2创作的《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570章 ,电动车产业与国际惯例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