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曲终人散与开启民智的漫漫之路(1/3)
大同历三十二年(1654年)四月二十七日,广州港。
持续了近半月的阴雨终于停歇,但天空依旧铅云低垂,海风带着湿咸的气息吹拂着繁忙的码头。
万国博览会的喧嚣已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各国使团与商船满载而归的盛况。
码头上,龙门吊轰鸣,吊着一个个庞大的钢部建,搬运工人们将一箱箱货物小心翼翼地吊装进船舱。
一艘铁甲舰,搬运工人小心的搬着一台照相机,还有留声机,发电系统,电动车等这次万国博览会上的明星产品,都一一搬上战舰。
而在战舰下的码头区,张献忠正在与儿子张耀以及桑浩告别。张献忠看着比自己还高出少许、肩扛上校军衔、眉宇间尽是锐气的儿子,心中既有骄傲道:“耀儿,你在新大陆历练过,在西班牙也证明了自己的带兵能力,如今已是上校团长。跟老子回朝鲜吧,准备接老子的班。按咱民朝的规矩,我也到了该退下来享清福的年纪了,这朝鲜的一摊子事,总得有人扛起来。”
张耀闻言道:“想让我回朝鲜?行啊,您老现在就退下来,把这‘朝鲜将军’的位置让给我坐,我立马跟您走。”
“嘿!你这小兔崽子!”张献忠被儿子的话噎了一下,没好气地骂道,“果然没安好心,就盯着老子的位置呢!”
张耀嗤笑一声,语气带着毫不掩饰的鄙夷道:“明明是自己占着位置不肯松手,还反过来怪儿子?爹,您那‘朝鲜将军’的宝座,谁爱要谁要去。儿子我现在是堂堂大同军上校团长,凭军功晋升,距离将军衔也就两步之遥。我情愿留在军中,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个将军之位来给您瞧瞧,那才叫本事!”
知父莫若子,他知道父亲这一辈子最重视的就是朝鲜将军这个位置,根本不可能退下来。所以他情愿在大同军里凭自己的本事想办法当上将军,对所谓的朝鲜将军之位却没有多少的想法。
一旁的桑浩见状,连忙轻轻拉了拉张耀的衣袖,示意他少说两句。
出乎意料的是,张献忠非但没有动怒,反而仰头哈哈大笑道:“好!好小子!有志气!不愧是我张献忠的种!老子这朝鲜将军的位置,是当年九死一生,提着脑袋从尸山血海里拼杀出来的!你要真想当将军,就该像老子当年一样,自己去拼!好,老子就在朝鲜等着,等着你戴着将军衔来见我的那一天!”
说完,张献忠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转身,登上了属于他的铁甲舰。
“嘟嘟嘟——!”
嘹亮的汽笛声划破港口的喧嚣,铁甲舰的烟囱开始冒出浓烟,船身缓缓离开码头。
张耀站在岸边,用力挥舞着手臂,大声喊道:“父亲保重!孩儿一定会成为将军的!”
张献忠站在船舷边,同样挥手回应,目光深沉地望着岸上逐渐变小的身影,嘴角却勾起一抹满意的笑容。
他扭头对跟在身边的老丈人冯铨得意地说道:“瞧见没?他想自己拼个将军当!这才是俺老张的种!有骨气!”
冯铨连忙奉承道:“这正是虎父无犬子!大公子志向高远,可谓将门虎子,未来成就必不可限量!”
冯铨内心实则暗暗松了口气,这种情况对他冯家最有利,这些年来他女儿为张献忠生下了三子二女。
他自然极其希望未来能由自己的外孙继承朝鲜将军之位,这两年在他的推动,他的三个外孙已经步入朝鲜官场。
张耀的母亲和张献忠合离了,按理来说他外孙就是嫡长子,但张耀毕竟是长子,而且他和元首的儿子是好友,再加上张耀的舅舅是民朝都督,他的那些叔叔在明朝不是当将军,就是当总督,都是米脂元老。光这几层身份就不是他那外孙能比的,某种程度上来说,张耀对他的外孙威胁最大,他自然不希望张耀回到朝鲜。
如今张耀明确表示不愿回国争位,对他冯家和外孙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他甚至暗中期盼张耀能在大同军中一路高升,真当上将军,那样就更无可能回头争夺朝鲜的权力了。
在码头的另一处泊位,一艘千吨级的二手风帆战列舰正在进行最后的装货。西班牙的工作人员异常小心地搬运着他们采购的货物,结构复杂的帕卡机械计算机、拆解开的蒸汽纺纱机和织布机、甚至还有一个火车头被分解成若干部件,正由巨大的龙门吊缓缓吊入货舱。
与之配套的,还有大量二手的铁轨。而数量最多的,则是各种机床——镗床、铣床、车床,尤其是专门用于生产枪管和子弹的机器。这些,是伊比利亚联盟未来实现工业自强的希望。
王平安、周俊、满岳三人,正在与阿隆索和马丁做最后的告别。
王平安神色郑重,如同一位送别弟子远行的老师嘱咐道:“阿隆索,马丁,记住,产业固然能快速赚钱,但农业才是国家的根基。西班牙经过连年战乱,基础太薄弱了。回去后的头十年,你们应该将大部分精力与资金投入到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打好农业基础上。工业发展,可以先集中在一两个条件较好的城市试点,切忌贪多嚼不烂。还有,普及义务教育至关重要,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民,就无法支撑起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两人不断的点头。
他沉吟片刻又补充道:“朝廷已经决定开凿苏伊士运河,这将是一个耗资上亿银元的超级工程。我会尽力向朝廷争取,允许从
神峰小说提供了小兵王2创作的《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569章,曲终人散与开启民智的漫漫之路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