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安徒生与献给米哈伊尔(2/3)
,但主讲者要是一个外国人的话,确实要认真考虑一番。
在这其中,有好几家报纸的记者在想了许久后都是灵机一动,在之前不就有传闻说这位作家喜欢伦敦并且想定居伦敦吗?
如果说这些新闻还没那么可信,那这位作家最近的举动岂不是坐实了这些传闻?于是很快就有几家报纸另辟蹊径,直接将新闻往这方面引导,并且着重突出了英国强大的感
召力量。
如果说之前这些的新闻更多的停留在八卦和传闻的层次,那么这一次的话,由于“证据”十分的有力,像这样的说法无疑是以飞快的速度传播了出去,估计再过不久就能传到法国,再过上一段时间便很有可能传到正在赶往巴黎的将军一家那里
但先说当下的事情的话,除了贾斯帕以外,整个伦敦无疑是有越来越多人在报纸上发现了有关这次文学朗诵会的报道,或者说想不发现都难,只因这次慈善朗诵会收到的捐款金额实在是让很多人都感到震惊:
“上帝啊!两千五百英镑?这笔钱几乎是我们这种家庭十几年的收入,更是那些工人上百年
都未必能赚到的钱,结果这位作家只是念几篇文章便筹集到了?!”“竟然这么多吗?我记得上流社会的那些先生都是宁可把大把的钱挥霍到牌桌上,都绝不肯
轻易施舍给穷人,可这一次他们竟然如此大方?”
“这位年轻的作家竟然有这样的号召力,狄更斯先生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吧?“
“应该还有一些复杂的原因,就像这篇新闻还提到了法国的上流社会“他接下来的文学朗诵会是不是还要面向我们这些绅士家庭开放?门票是什么价钱?我开始
好奇他朗诵的文章的威力了
如果说这些新闻在伦敦的中产阶级那里激起的是震惊和好奇的话,在伦敦的底层民众这里
激发起的就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这位高尚的先生难道是上帝派来的吗?我听过他的圣诞故事和侦探故事,真没想到他
本人竟然比他写的故事还要好上许多!”
“这些新闻是真的吗?两千五百镑,全捐给穷人?难不成我是在做梦?“
“是真的!一些贫民学校已经开始招工人修缮房屋了,据说报酬很不错!“
“难道伦敦又出现了一位狄更斯先生吗?真想见一见他!然后再问问他福尔摩斯到底会在哪
一期再次出场!”
而除了这些正面的声音以外,针对米哈伊尔昨晚那些言论的批评和不满的新闻也是有不少的,不过像这些新闻的话,米哈伊尔在看报纸的时候只是随意看了几眼便放到了一边。就这点攻击力?
反正只要不存在什么物理上的打击,米哈伊尔压根不在意这些东西,而更让他感兴趣的还是一份报道文学相关讯息的报纸《观察者报》上面的新闻: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篇如此优美的用英语写的童话,竟出自一位外国作家之手。
在这篇童话里,他对英语美感的把握和抒发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目前伦敦的作家中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快乐王子》这篇童话故事即便跟安徒生先生的诸多经典作品比起来也毫不逊色,天才作家总会有许多共通之处,即便是写给孩子看的童话故事,他们依旧能写出精妙之美。这些文字闪耀着绚烂的色彩
在这篇热情洋溢的评论文章中,最吸引米哈伊尔的无疑还是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这个名字,这位“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经典童话作品可谓是数不胜数,米哈伊尔小时候可是看过很多他的故事。
尽管这位鞋匠和佣人的儿子曾经因为又丑又穷而感到十分自卑,作为“丑小鸭”度过了很长一段岁月,但到了1846年这一年,安徒生已经是在丹麦乃至整个欧洲都享有一定名声的知名人物。
在丹麦,即便是国王都认为他能够代表丹麦文学,并且在安徒生出门旅行的时候还主动提出要赞助路费,而在欧洲其它地方,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像是在英国的话,近两年英国已经引进了安徒生的许多作品,并且独立发行多次,像《观察
者报》等文学报纸更是大力称
神峰小说提供了卡拉马佐夫创作的《我在俄国当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260、安徒生与献给米哈伊尔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