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动摇军心,其心可诛?(2/3)
在凯旋门前停下。
周志远推开车门,挺拔的身影出现在万众瞩目之下。
他整理了一下军容风纪,目光扫过眼前激动的人群,最终落在前来迎接的行营高官身上。
掌声和欢呼声在这一刻达到了顶点。
“敬礼!”
负责警卫的军官一声嘹亮的口令。
唰!
所有在场的军人,无论官兵,齐刷刷地向这支创造了奇迹的部队,致以最崇高的军礼!
武汉,以它最隆重的姿态,迎接它的英雄归来。
......
表彰大会后。
新鲜出炉的“万家岭战神”、“川军虎贲”‘杨志’,就被一辆黑色轿车恭敬地“请”离了沸腾的大厅。
车子七拐八绕,最终停在了一处挂着“HUB省各界抗战后援座谈会”牌匾的院落前。
很快周志远就被带到了一个会议室里。
会议室里,长条桌旁已坐满了人。
军装笔挺、将星闪烁的军官,长袍马褂、神色严肃的地方耆老,西装革履、眼神精明的商界代表,还有几位穿着中山装、表情莫测的政府要员。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刚刚推门而入的周志远身上,那目光里有赞叹,有探究,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一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少将军官作为主持人站起身,脸上堆着程式化的笑容:“杨团长,一路辛苦!快请坐!
万家岭一役,你部居功至伟,实乃民族之幸,军人之楷模!
今日召集各界贤达,就是想听听你这位‘战神’打鬼子的真经!
也好让在座各位学习借鉴,共御外侮啊!”
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更像是一种礼貌的仪式。
周志远在指定位置坐下,脊背挺直,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
他脱下军帽放在手边,露出剃得极短的头发。
他没有立刻回应主持人的吹捧,沉默了几秒,才缓慢开口:
“打鬼子,没什么特别的诀窍。”
声音不高,却压下了室内所有的细碎声响。
“无非是知己知彼,出其不意。
鬼子也是人,挨了枪子一样会死。
关键是敢打,会打,舍得打!
我们313团能成事,靠的是弟兄们不怕死,靠的是情报准,靠的是抓住了鬼子轻敌冒进的空子,在他们心窝子上捅了一刀!”
他语速很快,寥寥数语便概括了惊心动魄的敌后穿插与致命一击。
桌上几位将军交换了一下眼神,似乎觉得这经验太过“朴素”,不够“高深”。
“杨团长过谦了!”主持人笑着打圆场,“以弱胜强,伪装奇袭,这都堪称教科书级的战例!
细节上,比如你们是如何精准判断日军动向的?如何在敌后隐蔽行军......”
“报告长官,”周志远打断了他,“战术细节,会后我可以整理成文呈报。但现在,有件比总结经验更火烧眉毛的事,必须立刻提出来!”
他身体微微前倾,双手按在桌沿,目光灼灼地盯住主位上的几位军政要员:
“武汉,守是守不住的!必须立刻、马上、不惜一切代价,组织人员和战略物资向大后方转移!
越快越好,能搬走的全搬走!
一粒粮食、一颗螺丝钉都不要留给小鬼子!”
“什么?”
“杨团长,慎言!”
“这话从何说起?”
“刚刚大捷,士气正盛,怎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如同冷水泼进滚油锅,会议室瞬间炸开了锅!
刚才还带着温和笑容的官员们脸色骤变,惊愕、不满、甚至愤怒的情绪在空气中碰撞。
一位穿着考究绸衫的地方士绅猛地一拍桌子,山羊胡子气得直抖:
“杨团长!你虽是功臣,但这话未免太不吉利!也太危言耸听!
万家岭刚刚歼敌逾万,重创倭寇气焰!
我武汉三镇,城高池深,数十万将士枕戈待旦,更有苏联援助源源不断!
岂能未战先言弃?
你这是在动摇民心士气!
其心可诛!”
另一位挂着中将领章、面色红润的军官也沉着脸,语气严厉:“杨志!注意你的身份和言辞!
战略大局,自有统帅部和战区长官运筹帷幄!
你一个团长,做好你的本分,打好你的仗便是!
武汉是守是撤,岂容你在此妄议?
扰乱军心,该当何罪!”
质疑和斥责扑面而来。
周志远成了众矢之的。
那些刚才还带着敬佩的目光,此刻充满了怀疑和不满,仿佛他成了破坏这“胜利喜悦”的异类。
周志远神色不变,眼神反而更加锐利。
他早就料到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但问题就在那里,他实在是不吐不快!
他无视那些愤怒的面孔,反问道:“妄议?动摇军心?”
他冷笑一声,猛地站起,走到会议室墙上悬挂的巨大军事地图前,拿起旁边的指示棒,啪地一声点在安庆、马当的位置。
“看看这里!安庆、马当,号称固若金汤,结果如何?几天就丢了!”
指示棒迅速西移,重重点在长江沿岸几个重要节点,“鬼子沿江西进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他们的海军炮艇、陆军精锐,正像两条毒蛇,沿着长江两岸并进!
万家岭我们打掉了106师团,干掉了山崎大队,但鬼子损失的是人,他们的战争机器根本没伤筋动骨!
冈村宁次吃了这么大亏,只会更疯狂地扑上来报复!”
他的指示棒狠狠戳在武汉的位置:“我们呢?刚经历一场恶战,部队需要整补!
战线漫长,漏洞百出!
鬼子的机械化部队一旦突破外围防线,靠血肉之躯,靠这些所谓的‘城高池深’,能挡得住他们的坦克大炮飞机吗?
安庆、马当就是前车之鉴!
硬守,就是拿几十万将士和无辜百姓的性命去填一个根本填不满的窟窿!
那才是真正的犯罪!”
他环视全场,目光如电:“转移,不是逃跑!是为了保存实力!
保存我们工厂的机器、学校的师生、珍贵的物资、还有千千万万的有生力量!
把这些送到大后方,我们才有本钱和鬼子打持久战!
把工厂炸了?把机器沉江?让人才流散?
那才是自毁长城!
那才是对这场战争最大的不负责任!”
他的声音洪亮,震得会议室嗡嗡作响。
然而,回应他的依旧是沉默,以及更多的不以为然和愤怒。
“纸上谈兵!”
“年轻人,打了一场胜仗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撤退?说得好听!数十万人的转移,谈何容易!路上混乱,敌机轰炸,损失谁来承担?引起恐慌,谁负责?”
“苏联援助刚到,正是依托武汉与敌决战的大好时机!岂能轻言放弃?”
就在这时,角落里一个一直沉默的身影站了起来。
他身材不高,穿着半旧的藏青色长衫,面容清癯,眼神却异常明亮沉稳。
正是民生公司总经理,被誉为“中国船王”的卢作孚。
“诸位,”卢作孚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有力,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
“卢某乃一介商人,不通军事。但杨团长所言,卢某深以为然。”
他对着周志远微微颔首,表达支持。
“民生公司的轮船,日夜航行于长江之上,对这条水道的状况,对鬼子的动向,卢某略知一二。”
他走到地图前,指着长江水道,“安庆、马当失陷后,鬼子舰船活动日益猖獗,轰炸日益频繁。
从下游运物资到武汉,已是险象环生。
杨团长所言‘沿江西进之势已成’,绝非虚言!”
他转向那些面露不快的官员和士绅,语气恳切而沉重:“诸位先生,打仗,卢某是外行。
但办实业,搞运输,我懂一点。
武汉的工厂、学校的仪器、图书馆的典籍、还有那些身怀绝技的工人师傅、教书先生......
这些都是国家的元气,民族的种子!
真等到兵临城下,炮火连天,再想从容转移,那才是真正的灾难!
到时,能抢出来多少?
混乱之中,损失会有多大?
想想就令人痛心疾首!”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全场:“杨团长提出的,不是撤退,是战略转移!
是保存火种!是放眼长远!
诸位长官,各位同仁,早一天准备,就多一分把握,少一分损失!
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未雨绸缪的肺腑之言!
恳请诸位三思!”
卢作孚在工商界声望极高,他的话分量不轻。
然而,在这群被万家岭大捷冲昏头脑、或是囿于各种利益考量、或是不愿承担“弃守”责任的官员和名流面前,他的声音依旧显得人微言轻。
“卢先生忧国忧民,令人敬佩。但此事牵涉太大,还需从长计议。”
“是啊,战略转移岂是儿戏?需要周密计划,需要统帅部统筹......”
“民生公司心系国家,很好!但具体如何操作,困难重重啊......”
质疑和推诿声再次响起,虽然不再那么激烈,但态度依旧顽固。
周志远看着卢作孚脸上那抹无奈,心中既有遇到知音的暖意,也有对眼前这群人麻木不仁的愤怒。
他猛地坐回座位,不再试图说服。
声音恢复了之前的平静,却带着某种坚持:“好!既然诸位长官认为杨某是危言耸听,是扰乱军心。
那我请求将我的判断和建议,形成书面报告,呈送战区长官部及军委会!
是非功过,让上面的大长官们去评判!
但我杨志把话撂在这里:转移工作,必须立刻着手准备!
否则,悔之晚矣!”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无人能再公开反对。
主持座谈会的少将脸色铁青,勉强点头:“好!会后即由专人记录杨团长的意见,形成报告,按程序呈递!”
座谈会不欢而散。
周志远那份结合了后世记忆、战场观察和冷静推演的《关于武汉战略地位研判及紧急转移人员物资的建议》报告,很快被整理出来。
报告中,他详细分析了日军可能的进攻路线(尤其强调了信阳方向和大别山北麓的威胁)、武汉防御的脆弱点、以及大规模转移的紧迫性和初步构想。
字字沉重,句句惊心。
报告按照程序,一级级向上呈递。
然而,这份来自一个“川军团长”的警告,在军政部某些官员的案头,却成了不合时宜的噪音,甚至是被嘲笑的对象。
“这个杨志,打了几场胜仗,尾巴翘到天上去了!真把自己当诸葛亮了?”
“危言耸听!万家岭刚打完,鬼子元气大伤,哪还有力量立刻
神峰小说提供了梧桐待雪创作的《亮剑,从晋西北打到长津湖》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254章 动摇军心,其心可诛?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