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这声音忒有力气!(3/3)
老奶奶正在院子里晒柿饼,陈拾安胆子大,直接骑着车就在人家院子门前停下,跟里头的老奶奶招呼一声。
“阿婆——”
老奶奶耳朵聋,平日里别人喊半天都听不见,却没想到这小伙子一喊她就听见了。
这声音忒有力气!
她诧异地抬起头来,眯了眯眼看向院子门外坐在自行车上的小伙子和大姑娘,一时还有些疑惑。
“小伙子你找谁喔……你是阿宏的同学吗?”
“不是,阿婆,我看你家的柿饼不错,想过来跟你买一些尝尝呢。”
“噢!柿饼啊,我们家不卖这个,都是自己做了吃……隔壁阿文他们那边有卖啊,小伙子你不是我们村的吧?”
“对,我就在这边逛逛的,咱村里好多种柿子树哩?”
“是啊是啊,我们村最多种柿子的了,你要不嫌弃的话,阿婆送你一些尝尝,买就算了,家里人都吃腻了,现在都不爱吃……”
“阿婆你自己在家啊?”
“对啊,都出门打工去了……”
老奶奶难得有年轻人陪着唠嗑,毕竟她年纪大、耳朵聋,年轻人跟她讲话基本没那个耐心。
虽然不认识陈拾安,但对这小伙儿印象十分不错,关键这小伙儿说话声音‘有力气’,她耳朵那么聋,好久没听过那么清晰的说话了。
老奶奶当下也是大方地拿出来一个袋子,往里头装了好些个柿饼。
“够了阿婆、我就尝尝,不用那么多……”
“拿去吃、拿去吃,年年柿树结了果大把,掉了又可惜,就做成柿饼,家里人也不爱吃,放久了坏……”
“那谢谢阿婆。这么多……”
“小伙子你们上这边干嘛来哟,我们村哪有什么好玩的?”
“说去附近的古镇看看呢。”
“噢,鹊头镇啊……”
陈拾安也没拿了东西就溜,在院子门口陪这孤单的老阿婆唠了会儿嗑。
通过聊天才知道,苏阳村是远近闻名的柿子村,家家户户种柿子,更有世代相传的柿饼制作工艺。
而老奶奶口中的‘鹊头镇’,便是陈拾安和李婉音此行要去的城北古镇,相传始建于北宋年间,因为背靠的小山形似鹊头而得名。
“我们这边啊都是‘逢双赶集’,尤其是每月初二、十六,镇上可热闹哩,以前还挑的动担时,我还担着自家种的青菜、腌菜膏、竹编筛子、自己纳的布鞋去卖……现在老了就不行咯,你们要是早上来更热闹。”
“是嘛,阿婆身子骨看着还不错呢。”
陈拾安笑笑。
陈拾安去一个地方,跟别人就只是玩和看的打卡式游玩不同,他更钟爱这样子跟当地人交流一下,了解一下此地的风土人情。
坐在车后座的李婉音也不催促,陈拾安跟这老奶奶唠嗑,她也听着津津有味儿,像是直到现在,才算是真正走进到这个地方似的。
不得不说,这臭弟弟的胆子好大呀。
换做是她,可不敢这样随便就跟不认识的人唠上了。
李婉音丝毫不怀疑,要是时间充足的话,这臭弟弟指不定还敢去别人家里蹭个饭,尝尝当地的美食呢。
“阿婆!谢你的柿饼了,那我们先走了。”
“阿婆,谢谢你的柿饼~”身后的李婉音帮忙提着那袋子柿饼,也笑着跟老奶奶道谢。
老奶奶:“啊?”
得,换了个人说话,她没听清。
陈拾安笑着帮李婉音也道了声谢。
老奶奶这才听清了,笑着好奇道:“你俩是姐弟吗?”
“对啊。”
“好好好、姐弟俩长得可都真俊哩。”
“谢谢阿婆!!”
李婉音这次超大声地说了出来。
也不知老奶奶听没听清,反正她只是淳朴地笑,李婉音也跟着笑。
两人一猫继续骑行。
过了苏阳村,城北古镇也就近了。
十多分钟后,姐弟俩便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
.
神峰小说提供了转角吻猪创作的《贫道要考大学》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232章 这声音忒有力气!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