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通电大波,天亮了!(本卷终)(1/3)
太阳缓缓落下,夜色再次笼罩这片沉寂的废土。
漫天群星闪烁,密密麻麻铺满夜空,却没给程野带来半分开阔感,反倒像一张厚重的幕布压在头顶,那些星光也透着几分不真实的虚幻。
越往高处走,空间扭曲就越严重?
他心里反复琢磨着喻勇的话,如果真是这样,那人类岂不是被彻底困死在了这颗星球上,再也没机会离开这片废土?
怪不得那些早已达到仙人层次的超凡者,明明拥有翻江倒海的能力,却始终留在地球。
以他们的实力,不说探索更远的星系,开发火星总该不在话下,如今看来,恐怕是空间紊乱的壁垒,断了所有向外探索的可能。
“分布在黑区内的星舟...”
程野的思绪又飘了回去,“难道程龙去的E4区,冰穹A也藏着一艘星舟?”
虽然喻勇在关键问题上闭口不谈,但结合之前透露的信息,不难推断出,覆盖废土的各类环境型灾难,必然和各地的星舟脱不了干系。
是星舟内装载了某种特殊的气象武器?
还是...仅仅是能量泄露,就足以撬动自然剧变?
程野忽的发现,除了收容感染源之外,似乎又有了一项新的目标。
探索并收容星舟?
这些散落在黑区内的外星造物,无论其本身是善是恶、有无危害,都必须尽快查清楚底细。
现在想来,虞尔岚这些研究人员齐聚花省,难道他们的真正目的,也是追查星舟的痕迹?
“程武,程龙如果都没死,如果那些开拓者都在对星舟进行研究...”
“那未来的有一天,恐怕会真的如喻勇所言,掀起一个新的时代!”
想到这,程野甩了甩头,将繁杂的思绪暂时抛开。
该传递的信息已经上报给研究所,后续如何抉择,自有幸福城的元老们定夺。
是像薪火庇护城那样,全力投入星舟的研究开发,还是只将其当作一份重要情报存档,暂不深究,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他能决定的。
毕竟探索星舟的前提,是有能力深入黑区,而以他目前的实力,显然还没达到这个门槛。
时间过了七点,大波镇内逐渐亮起了探照灯。
一共只有六台,分布得零零星星。
四台架在防水墙的制高点,灯光铺展开来,照亮了整个码头和河岸。
另外两台挂在两栋三层小楼的天台上,一台照向居民区,另一台勉强覆盖了镇上的主干道,至少能让人不至于摸黑走路。
换在问路县,这个时间正是挑灯夜战的好时候,一般要忙到十二点才会休息。
但在大波镇,没有足够的照明支撑夜间施工,到了这个点,所有建设工作便都停了下来。
居民们也自觉回到各自的院落,开始整理睡前的内务。
每个居住区都分配了公共水池,水源引自白水河,经过过滤处理后,取用极为方便。
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便哗哗溢出。虽然早秋的水带着几分凉意,但用来洗把脸、冲个脚,消解一天的疲惫,已经足够惬意。
在其他卫星城用水还要按额度收费时,大波镇却早已实现了用水自由。
只要不是故意浪费,哪怕有人想站在水池边冲个澡,也没人会多说一句。
简单洗漱过后,几张小桌子被支在了院落门口,开始分发营养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居民自费购买的生活物资,也按照之前的叫号顺序,逐一发放。
“张毛,毛巾套装一个,水杯一个...”
“宋小雨,袜子两双,劳保鞋一双...”
“董大...”
“...”
侯根宝安排的分发人员还算机灵,对着清单逐一核对,基本不会出现物资错发、漏发的情况。
领到东西的居民个个喜笑颜开,哪怕只是普通的生活用品,也忍不住凑在一起互相炫耀几句,脸上满是满足。
程野站在不远处的阴影里,静静看着这一幕。
大波镇的署制部门还没正式成立,没有直观的数据能衡量居民忠诚度,只能靠这种肉眼观察的方式判断现状。
要是居民抱怨变多,要么适当缩减工作量,要么提高薪酬待遇。
反之,要是大家笑容多、干劲足,接下来两天就能稍微增加工作量,加快建设节奏。
除此之外,工业区的物资供应还有特殊的多件优惠机制。
比如一次性生产十万套毛巾套装,要是一次性提走两千套,就能享受额外八折优惠。
这些优惠等同转化成了卫星城的补贴,卖给居民时依旧按原价,多出来的两成利润刚好贴补镇子开支,减轻压力。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比如上周去李马太那的时候,他囤的一千床被褥,卖了一周还有八百床。
现在天气不算冷,居民们宁愿把做工攒的钱留着应急,也不愿买暂时用不上的被褥。
一旦库存积压过多,不仅会挤占流动资金,还可能遇到下一批货物降价,最后全砸在手里。
“钱这方面暂时还有卫星城基建任务的奖励顶着,只要幸福城不停止烧钱,大波镇就不会停下发展,可要是任务做完了,到了需要自主运营的阶段,这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相当于是从我手上支出去的...”
程野眼神闪烁,心下暗暗盘算着最近的支出与收入。
元老许诺的那些资金支持,已经被他全部兑换成修复水电站的物资。
真正推动大波镇建设的,其实是各卫星城都有的基础建设点数扶持。
不然三千居民,单是每人每天三袋营养浆的支出,一天就需要两万七千币,折算下来是3800贡献点,长期下来根本扛不住。
但扶持任务总有上限,过了那个节点,镇子就得自负盈亏。
以当下其他卫星城的摆烂程度,程野倒不担心幸福城会在这个冬天,甚至明年夏天前停止投入。
可他想要的远不止这些,专属研究所、地下溶洞整修、水路修缮、更完善的基建配套...这些都得靠自己赚钱实现,单靠扶持远远不够。
最让人头疼的是,大波镇不缺建设人才,甚至有些溢出,但能理清收支账单、统筹人员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还是空白。
这些活儿只能他自己硬顶,靠着现代人的见识和逻辑,勉强做着并不擅长的事。
是的,制定简单的经济循环模式,他能快速搭起框架并逐步完善。
可他毕竟不是专业学经济的,也没有实战历练的经验,每次做决策都得反复琢磨,生怕一步踏错影响镇子的后续运营。
那些道理谁都懂,核心就是靠物资差价回收居民手里的货币,维持经济平衡。
但具体给居民定多少工钱、物资标什么价格,都得反复琢磨,丝毫不能马虎。
从所有居民抵达大波镇的第一天开始,每天干活结束都有工钱可以拿。
轻松的活,拿12-18币之间,扣除每天三袋营养浆(涨价至3币),真实收入在3-9币之间。
繁重的活,拿20-28币之间,扣除每天五袋营养浆,真实收入在5-13币之间。
可两者的实际收入差距只有2-4币,很多人一算账,觉得犯不着为了多一袋营养浆,去干又苦又累的重活。
所以就得从物资的供应上做文章,比如干重活的居民,每天能多享一袋营养浆的额外配额,幸福城推出的特价生活套装,也优先对重体力劳动者开放折扣。
而幸福城的特价套装每天都不一样,囤货折扣需要的配额也各不相同。
这就要求他必须深入调研居民需求,才能决定要不要批量囤货。
这事不算难,但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
程野本想把记账、定价的活儿教给王康,可一周过去了,王康连最基础的账目都算不清楚。
罗库克走南闯北,倒是能把账算明白,可他给出的定价和决策,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没法平衡收支和居民积极性。
“必须要尽快找到几个精通经济管理和账目核算的人才...”
程野将这件事记下,倒是忘了问刘毕这个四期检查官,有没有这方面的人脉。
不过明天他就来了,倒也不急于一时。
实在不行,就只能去找戴维森了。
他一个五期检查官,能拉扯起这么大的家族势力,手底下肯定藏着不少能人。只是这样一来,和戴维森的绑定就会更深,他派来的人也会摸清大波镇的底细,难免会引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麻烦。
神峰小说提供了斤斤斤创作的《废土边境检查官》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第二百八十七章 通电大波,天亮了!(本卷终)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