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同恩格斯的第一次接触与老资历米哈伊尔(2/3)
寄给了印刷所。
而苏黎世当局在听到风声后先是搜查了印刷所,判处了魏特林六个月监禁并将他驱逐出境,接着还让人写了一封报告,在这封报告中,巴枯宁正是魏特林的同谋之一。
瑞士当局虽然没有对巴枯宁采取什么行动,但嗅觉灵敏的俄国公使馆却是将这件事向彼得堡作了详细的报告,而俄国当局在收到消息后很快便勒令巴枯宁立即回国。
但巴枯宁在得知消息后先是假意顺从,第二天却是撒腿就跑。
于是乎,没过几个月沙皇便亲自签署了一项秘密法令,不仅剥夺了巴枯宁的贵族称号,而且还将其无期限地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
只能说社会你尼哥,人狠话不多,以巴枯宁的家世,放在欧洲别的国家顶多训斥、警告一顿就完了,但你尼古拉一世尼哥是真把这种事当件事办……
换句话说,巴枯宁现在妥妥一个流亡分子,而且再过两年就真的要被遣送回俄国蹲监狱了。
一个例子就在身边,米哈伊尔觉得还是小心为上。
而在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显然不可能跟巴枯宁一同前来,好在是米哈伊尔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
毕竟米哈伊尔之前还在巴黎的时候就跟不少普通民众有着还算不错的关系,他手底下更是有着一批这样的工人,这样多方打听下来,米哈伊尔很快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没过多久,米哈伊尔终于是抵达了自己的目的地,就在一间小咖啡馆的地下室入口处,挤着不少穿着粗布衣的工人、染着油污的机械学徒,还有一些戴着眼镜的青年学生。门口还站着一个警惕的看守,显然这是一场不太公开的聚会。
如今的法国政府远远称不上有多开明,但巴黎这么大,想要召开一个比较隐蔽的大会其实并不是很困难。
米哈伊尔就这样怀着一种忐忑和好奇的心情等了一会儿,没过多久,米哈伊尔便随着人群一起走进了这个有些狭窄的会场,空气里有酒味和潮味,桌椅挤在一起。几十个人挤在正中央。
而在最中间的位置,米哈伊尔一眼看去便看到了一位身材魁梧匀称的年轻人。
他有一双格外充满自信且格外乐观的眼睛,气概英武,像一个军人一样,与此同时,他的举止敏捷稳健,说话简洁有力,而只是观察这么一会儿,似乎立刻就会得到一种印象: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人。
进来之后,米哈伊尔就这样盯着这位年轻人看了好一会儿,等到他终于反应过来找了个不起眼的位置坐下后,站在最中间的位置上的那个年轻人很快便朝着在场的人微微鞠躬道:“先生们、朋友们,我名叫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我来自布鲁塞尔的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
在自我介绍过后,这位声音富有感染力的青年直接开门见山道:“先生们,在最开始,我想问一下你们认为究竟什么才是共产主义?是像格龙先生根据蒲鲁东先生的精神那样,宣传组织工人协会,并用工人的资财来建立作坊,这样就能使雇主失去劳动力?
还是关于用工人储金来收买整个法国这一异想天开的计划?
我想我应该谈一谈我们所认为的共产主义者的意图了:1、维护与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点。3、认为要实现这些目的,除进行暴力的民主革命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请尽管说出你们的看法吧,我会一一进行答复……”
在这番话过后,随着这位青年慷慨激昂的演讲、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以及时间的推移,场上的气氛也正变得越来越热烈,许多抱有一定观念的人听着听着便忍不住争论了起来。
而随着这些激烈的争论慢慢进行下去,一些原本模模糊糊的东西似乎也正逐渐清晰了起来……
米哈伊尔并未过多参与,他只是沉默着观察和思考这样的场景,感受着站在中央的位置上的那位青年的激情与热情,也体会着似乎来自不同阶层的人那充满情感的发言。
即便米哈伊尔知道很多东西,但目睹这样的场景,很多东西可能也没那么重要了。
并非拥有结果的斗争才叫斗争,很多时候,斗争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结果。
或许正因为过去曾有许多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美好的东西来过,所以未来才更加值得期待。
如果有些东西从未有人来过,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就在米哈伊尔陷入静默之际,随着时间继续往前推进,这场小型的会议似乎正逐渐达成一个共识,而眼见这一共识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后,恩格斯也是既高兴又感慨地松了一口气。
他这次来巴黎肯定称得上责任重大,就像他在
神峰小说提供了卡拉马佐夫创作的《我在俄国当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274、同恩格斯的第一次接触与老资历米哈伊尔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