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8、文学朗诵之夜与最悲伤的童话(7k)(2/3)
?你不是今天才刚回来吗?
而且上流社会的那些人要听的就是语言精致优美或者足够生动感人的小说,太过简陋的根本不行!
就在桑德斯心里面好像有许多马在狂奔的时候,米哈伊尔却是突然停了下来,走到一个摊位面前便颇为熟练地开口道:“约翰先生,给我来上五十份的炸鱼薯条吧。”
听到这话,桑德斯才终于明白米哈伊尔刚才为何要问他有没有布袋。
这些是给孩子们吃的吗?米哈伊尔先生竟然如此细心......
想到这里,桑德斯顿时就将米哈伊尔跟炸鱼薯条的这个故事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
就这样花费了不少时间后,两人才终于继续向前走去,走着走着,无论是米哈伊尔还是桑德斯都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他们所要去的这块区域究竟是什么地方。
这里似乎就是伦敦最肮脏恶劣的地⽅,满布着肮脏、疾病和各种不法之事。这里的居民与其他市民被一条比街道还要宽的沟壑隔开,仿佛一个独立的群体,经常无意识地迈向监狱和绞刑架。
至于这所菲尔德巷学校,看上去相当的陈旧残破,完全就是一栋年久失修的破房子,等到米哈伊尔两人走进去后,迎面而来的便是恶臭的空气。
当米哈伊尔向负责人说明来意后,他们也也很快就见到了生活在这里的男孩和女孩们,他们衣冠不整,一个个看上去相当的肮脏和瘦弱,举⽌相当的随意。
而当衣着颇为体面的两人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或许是他们的衣服跟这个地方是如此的格格不入,总之他们刚一进来,孩⼦们便爆发出阵阵笑声。
尽管之前就已经见过许多这样的场景,但再次看到,米哈伊尔的心情还是难免沉重了许多。
对于孩子们的笑声米哈伊尔倒是并不在意,他只是很快就拿出了提前买好的东西,当香气传出后,孩子们很快就安静了下来,只是直勾勾地盯着米哈伊尔看。
等到米哈伊尔在负责人的帮助下将这些东西一一分发下去后,场面顿时就变得有些混乱,当孩子们开始狼吞虎咽之际,米哈伊尔便问了负责人一些问题,也在更后面问了这些孩子们一些问题。
在确认情况无误以及这所学校接下来的打算后,米哈伊尔最终便跟负责人用力地握了握手道:“就交给我们吧,希望能够给这些孩子们提供一些帮助。”
下定决心要做这件事后,米哈伊尔以及他在英国认识且愿意帮他这个忙的人便全都忙活了起来,毕竟慈善活动这种事情确实不是想搞就能搞的,在确定之后,接下来便要联系相关慈善机构和教区进行担保和公正、确定文学朗诵的地点、都试着邀请哪些人前来、刊登广告.......
而随着米哈伊尔他们将这件事一件一件地往前推进,没过多久,便陆陆续续已经有人通过社交圈的消息以及广告知道了这则消息。
在得知消息后,几乎所有人都为这个消息感到诧异和震惊,甚至还有人猜测米哈伊尔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企图亦或者是想通过这件事达成某种目的:
“一个俄国作家在我们英国搞起了慈善性质的文学朗诵?他难不成又想讽刺我们英国,还是讽刺那些批评他的人?”
“他是想借着这次活动让英国社会彻底接纳他吗?莫非他有在英国定居的打算?这是在讨好我们英国人?”
“真是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究竟在想些什么......”
.......
显然,对于这部分人来说,他们并不会把这件事看作是单纯的善心。
而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人对于这件事往往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就像伦敦上流社会的女士们聚在一起讨论的却是这样的话题:
“真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见到他,他真的像传闻中说的那样很有魅力吗?”
“但据说他身体不好,即便是在巴黎那种地方竟然也没有传出什么有明确证据的新闻。”
“他会念他那些美妙的诗歌吗?还是又写了别的东西?我可实在是不太理解那本《血字的研究》为何如此受欢迎......”
……
与此同时,已经畅游过泰晤士河并且找回了自己的信誉的勇士贾斯帕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顿时就不由自主地喊道:“他难道以为上流社会的先生们和女士们会喜欢他朗诵他的侦探小说吗?不可能的!这些人从不肯轻易沾染这种大众喜欢的东西,这会让他们的名誉受损的!”
喊完之后,贾斯帕的赌瘾不由自主地就膨胀了许多,只是一想到浓稠的泰晤士河,贾斯帕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
至于文化界一些挑剔且知识渊博的文人和评论家,以及此前批评过米哈伊尔的英语作品的那些人,他们的意见也较为统一:
“首先像《血字的研究》那样的作品是决不能出现在这种场合的,除非他完全不想要自己的名声了!这是一部比狄更斯的作品还要浅薄和通俗的小说,实在是无法想象它会受到如此广泛的欢迎。”
“他的名声看似很响亮,但他真正能在上流社会念的作品又有多少呢?《警察与赞美诗》很不体面,那篇《麦琪的礼物》又太过简短,而且水平在我看来并不高。他还能拿出哪些作品?莫非是将之前写的作品翻译过来?”
“他迄今为止写的英语小说在我看来完全不值得一读!他压根就不懂究竟什么才是优美的语言!这方面他跟狄更斯一样粗陋。由此看来,我完全可以怀疑他的那些英语诗歌可能是买来的......”
……
当然,肯定也有许许多多的人相信这就是一桩单纯的善举,尤其是对那些还记得米哈伊尔此前的一笔捐款的公众,他们在报纸上看到相关的广告的反响就颇为热烈:
“像他这样一位善良的先生,他能有这样的举动我毫不意外。他之前的那笔捐赠就已经帮助到不少人了,这次他肯定是想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更多的人!”
“只有这样的作家才更应该受到公众的爱戴和关注!而一位俄国作家都能做到这种地步,那我们英国的作家们又在干什么呢?”
“什么俄国作家?!依我看他肯定已经有了定居伦敦的打算!在我眼里他早就是英国人了,还比许多英国人都更加友善!”
……
在如此多的关注、如此多的讨论之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哈伊尔这场具有慈善性质的文学朗诵终于是拉开了帷幕。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当夜幕压在伦敦的屋顶上,煤气灯也在薄雾中浮着一圈昏黄的光,这本应是一个寂静的夜晚,但位于伦敦的某个中型的会馆,它在今夜显得格外的耀眼。
由于第一场文学朗诵主要面向的是伦敦的上流社会和文化圈层,因此米哈伊尔他们定下的这个会馆尽管空间不算很大,但它的装饰和布置却是显得相当体面甚至奢华。
当时间缓缓流过
神峰小说提供了卡拉马佐夫创作的《我在俄国当文豪》干净清新、无错版纯文字章节: 258、文学朗诵之夜与最悲伤的童话(7k)在线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