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供应链创业企业聊天,或者走访产业供应链上的参与者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与“传统供应链的问题,就是效率太低!”类似的评价。
在找到提高传统供应链效率的方法之前,应该先要了解传统供应链低效的原因。
企业管理、地理区域、所处行业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供应链效率,但“牛鞭效应”应该是最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什么是“牛鞭效应”
“牛鞭效应”是经济学上的一个术语,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一个甩起的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
形成“牛鞭效应”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定义,可以将原因拆解为两个:供应链后端企业“无法获得准确的需求”以及“无法及时应对需求的变化”。
1、为什么“无法获得准确的需求”
2、为什么“无法及时应对需求的变化”
由于这两种“无法”带来的“不安全感”使得越是供应链后端的企业接收到的需求波动信息与实际差距越大。
“牛鞭效应”的应对策略是什么?
既然找到了原因,接下来就可以针对性的寻找解决方案
1、缩短供应链链条:供应链上的参与者减少,牛鞭变短,牛鞭效应也会随之减弱
2、加强协作沟通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互联网数据线上化的方式将真实的需求信息反馈给供应链条上的各个参与者。
大部分基于“互联网+”理念下的供应链创业企业,都是通过提高信息流通效率的方式提高行业的供应链效率。例如某冻品供应链企业,通过app、小程序等工具培养下游客户线上自主下单的习惯,同时给到食品加工厂一个管理后台,使得工厂可以实时了解订单的真实情况,更合理的规划生产产能。
3、主动影响客户需求:将执鞭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使得部分产品的市场需求按自己预期进行波动。
4、统仓统配:专注仓储物流,提高订单响应效率、缩短交付时间,使得及时应对需求的变化成为可能。
5、柔性生产能力:在生产环节,通过对生产设备的改造,使得工厂生产小规模订单时也同样可以获得利润,提供了及时应对需求变化的可能。
很多服装企业,之所以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都是因为在生产环节具备了这种能力。
“牛鞭效应”给供应链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许无法完全消除,但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案,一定可以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业供应链效率,并从中获益。